輕質石油濁點結晶點測定儀的檢測原理是模擬低溫環境,通過可控降溫與直觀觀察,捕捉輕質石油因蠟質等成分析出引發的相變溫度,分別判定濁點和結晶點。
一、濁點測定原理
樣品制備:取規定體積的輕質石油樣品,注入標準試管中,確保樣品無氣泡、無雜質干擾觀察。
可控降溫:將試管放入儀器的低溫浴槽(通常用乙醇、乙二醇等低溫介質),按標準要求控制降溫速率(如 2℃/min,不同標準略有差異)。
相變觀察:隨著溫度降低,樣品中原本溶解的蠟質、膠質等成分溶解度下降,逐漸析出微小顆粒。
終點判定:當肉眼或儀器光學系統觀察到樣品從透明變為霧狀渾濁(光線散射明顯增強)時,記錄此時的溫度,即為濁點。
二、結晶點測定原理
承接濁點檢測:濁點測定后,繼續保持低溫浴槽的降溫速率,讓樣品溫度持續下降。
晶體形成觀察:析出的微小蠟質顆粒會逐漸聚集、生長,形成肉眼可見的針狀或片狀晶體。
終點判定:當觀察到樣品中出現穩定存在的晶體(輕微振蕩試管后晶體不消失)時,記錄此時的溫度,即為結晶點。
驗證要求:部分標準要求回升溫度后再次降溫驗證,確保結晶點判定的準確性。
三、核心輔助原理
溫度控制:儀器通過制冷系統(如壓縮機制冷、半導體制冷)精準控制低溫浴槽溫度,誤差需符合標準要求(通常≤±0.5℃)。
觀察方式:分為目視觀察(通過儀器透明觀察窗口)和光電檢測(儀器內置光學傳感器,捕捉光線透過率變化,自動判定終點),后者更客觀高效。
防過冷干擾:部分儀器具備攪拌或輕微振蕩功能,避免樣品出現 “過冷現象"(溫度低于相變點仍未析出顆粒),確保檢測結果真實。